bt365游戏平台
网站首页 | 设为首页 | 加为收藏 | 繁體中文
今天是:
气象信息:
当前位置:首页 >专题专栏 > 供给侧结构改革专栏 >

学习《深入推进水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》发言材料
编辑日期:2017-08-04 14:54:52  来源:  作者:管理员    阅读次数: 次  [ 关 闭 ]
 
 
 
港航污染防治视频监控平台  张强
 

为推进我市水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,抓住难得的港航发展机遇,市局召开座谈会围绕降成本、去产能、补短板、调结构、强服务5个方面谈认识、说建议。下面,结合自身工作谈一下个人的肤浅认识,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。
    第一部分:构建“互联网+技术导则”监管体系
    随着全市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深入,局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,尤其港航大气污染防治视频监控平台及港口、船舶、航道、船舶修造厂、水运工程施工污染防治技术导则全覆盖两项亮点工作,获得了外界的一致好评,规范的体系已经建立,监管模式有效形成,线上线下互动、闭环工作机制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。但是我们在港口水导则、船舶导则、修造厂导则、航道导则、水运工程导则与互联网全面结合方面,还有许多工作要做,互联网与港口气导则已紧密结合,需要重点考虑其他几个导则如何与互联网结合,还有那些难点?我们已具备了什么,还有那些工作要做?
    一、基本情况
    (一)互联网+港口水导则。水导则中主要是港口自身的生产污水、生活污水、固体垃圾和靠港船舶交付的油污水、固体垃圾的有效处理。水导则中都做出了详细规定,如何监管是目前要做的工作,查阅港口台账可以起到一定作用,但其真实性、准确性无法保证。实际工作中,垃圾未交付、油污水未收集,交付单据正常开具现象时有发生,这就需要市局对港口实行有效监管。可分二个方面进行:一是现场工作人员的监管;二是利用平台对港口进行远程监管。现场监管由巡港员、驻港员执行,这里重点讲平台的远程监管。
    1、垃圾交付手机APP已经建立,各港口上报数据录入人员名单,统一分配账号,近期即可完成。港口人员在完成垃圾收交后,只需在手机上将船舶名称、垃圾数量、垃圾种类如实填写并上传,监控平台就能看到详细信息,并且自动汇总,平台做好台账管理,每月将收集情况进行通报即可。
    2、目前要做的就是在码头前沿加装一部枪机探头,探头固定对准收集区域和转运区域(各港口均有多路监控探头,不需要重新铺设,技术人员将视频信号接入平台即可)。现在的监控探头都有移动侦测功能,不需平台进行实时监管,当船员进入交付区域,探头会自动拍照,抽查时,将抓拍照片与手机APP、书面台账进行对比即可。
    3、港口生产生活污水,现场要建立规范完整的台账,以便备查,将监控探头对污水处理设施或转运区域进行监控。港口智能喷淋系统正逐步普及推广,数据已接入平台,平台可以实时监测港口喷淋数据,这一块正好可以与污水处理台账相对应。
    (二)互联网+船舶导则。船舶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:作业和生活的废弃物、油污水、生活污水。因船舶是动态的,监管有一定难度,航道上布设的监控探头有限,我们可以在船舶密集区对其进行有效监管。目前,两个船闸已有16个探头,2个检查站也有部分探头,我们只需再增加一些探头,即可以对船舶进行实时监管。船舶航行时垃圾抛洒的概率比停靠时小的多,所以在一些停泊区、待闸区增加探头可以有效监管船舶垃圾随意抛洒问题。船舶AIS系统实时观察船舶航行轨迹,可接入平台进行实时监管,船舶离港垃圾交付,到检查站再进行一次交付,通过轨迹查询在航路线,还可以查询垃圾交付情况,两者相互印证,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垃圾入河现象的发生,具体加装位置需要进行实地调研。
    (三)互联网+航道导则。航道污染物主要是航道漂浮物、沿岸向航道抛洒的废弃物、倾倒的沙石、泥土等,以及船舶发生事故造成的水域污染。目前,航道内可视监控相对较少,监管难度较大,可以选择重要河段先行安装部分监控探头,比如:支流航道进入主航道河段、报道站附近、跨河桥梁附近,具体位置需实地考察,如果重要河段实现监控全覆盖,即可以对航道进行监管,也可以对在航船舶进行监管。
    (四)互联网+船厂、水运工地导则。船厂、水运工地是固定不动的,可以参照对港口的监管模式进行。船厂污染物主要是修造、拆解过程中加注、分解、储存和排放的废弃物、油类、污水及气体残余物,应在其作业现场安装球机监控。水运工地主要是扬尘监管,在导则中对其视频安装已做了详细规定,只存在接入问题,一些偏远的工地,网络无法到达的,可以每月将监控资料拷贝,报平台进行回放倒查。
    二、工作建议
    (一)建立运行保障机制。随着监控面的扩展,各类数据不断接入,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无法满足工作需求,建议抽调专业性强、业务素质高的同志尽快补充到平台工作,同时针对平台业务工作特点,新招聘人员时,引进专业技术人员,扩大办公场地,补充办公设备。
    (二)完善双线互动机制。借鉴港口线上监察、线下执法的成功经验,对每一个导则的监管落实都坚持“线上指挥、线下反应、闭环管理”原则,实现对港口、船舶、航道、船厂、水运工地的全覆盖、闭环式监管。
   (三)监控平台扩容升级。平台目前接入三条专线,联通公司二条、移动公司一条,均为百兆光纤,基本满足对港口大气导则监管的需求。随着港口监控接入数量的增加,平台已出现网速缓慢、卡顿延时现象,如果将航道、船舶、船厂、水运工地全部接入平台监管,需对平台进行扩容升级。
    第二部分:深化水运“放管服”改革
    “放管服”,就是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的简称。"放"即简政放权,降低准入门槛。"管"即公正监管,促进公平竞争。"服"即高效服务,营造便利环境。对我局来讲,放管结合就是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管,采取“双随机一公开”机制对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有效监管,重点汇报简政放权、优化服务。
    一、“放管服”工作推进
    局“放管服”改革,涉及海事、航道、运管三个职能部门的18项行政审批和业务办理工作。工作推动需要协调三个部门的相关科室协同配合,在自建系统方面、业务流程方面都将会有深度整合,既要确实优化环节,又要在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,所以应明确专门机构负责“放管服”改革工作的推进和落实。
    二、简政放权要确实到位
    分中心承办的审批事项,业务量比较大的有4项,分别是:国籍证书核发、检验证书核发、船员适任证书核发、营运证件核发。海事局窗口承办的业务项目接收、办理、打证都是在大厅内部完结,因部海事局要求三级审批制度,最终发证需要领导的签字和科室的盖章,这是工作人员频繁上下楼的原因。应该研究优化审批流程,让审批在大厅一站式办理,让过程更透明,流程更简洁。关于网上审批,市政府为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开发了济宁市政务服务平台,所有的审批事项都在平台上办理,分中心积极与有关单位对接,安排人员进行了深入学习,但存在几个客观问题:
    一是由于我们使用的业务系统已开发使用十几年,数据量庞大,开发和拓展都是局部调度,无法实现对接,只能让工作人员在政务服务平台进行二次录入。自建业务系统都开发了网上申办的模块,通过工作人员网上申报,系统流程完全可行,但提交程序繁琐,对文化水平普遍不高、上网不方便的船民业户推广普及有一定难度。
    二是纸质档案问题。各窗口都没推广使用电子档案,审批项目的归档纸质档案保存期限是长期保存,所以申办人员必须提交纸质材料,工作人员对必要的原件进行审核确认,盖原件与复印件一致章,这也是无法网上完结的主要原因。
    三、简化流程、优化服务
简政放权应是顶层设计,由上到下,先行一步,我们才能在框架和范围内进一步简化优化流程。对各窗口重复提交的材料予以合并或撤销,对可以不提供原件的就出具复印件,能用电子档案代替纸质档案的就分步实施,直至最终真正实现审批事项网上办理,一枚印章对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