局财审科 李春亮
根据《通知》要求,会前认真学习了交通运输部印发的《深入推进水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(2017-2020)》,就“降成本、去产能、补短板、调结构、强服务”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,下面我就如何推进我市水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。
一、降成本方面。众所周知,水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运载能力大、成本低、能耗少、投资省等特点,水路运输与铁路、公路运输成本之比大概是1:3:9,就运输成本而言,水路运输为0.05元每吨公里,铁路为1.5元每吨公里,公路运输为4.5元每吨公里。个人认为,大力发展水路运输,本身就是降成本的直接体现。水路运输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,降低运输成本,一是要完善航道、船闸等基础设施,建设高等级航道,让航道更畅通,扩大船闸枢纽通过能力,节约船民航行时间、缩短待闸时间,从而进一步减少航行过程中的成本。二是要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公水、铁水等多形式联系业务,高标准规划建设铁水联运港口,加强港口、航运企业、物流企业的联系,形成产业链条。三是要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,统筹规划建设港口的疏港道路,将疏港道路纳入国省干道公路网,实现内河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无缝衔接,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二、去产能方面。船舶运力过剩、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是当前水运业在供给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。近几年,我市新建船舶大型化、低龄化造成船舶运力过剩,运价在低位徘徊。同船舶运力一样,港口侧的供给现状同样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,在同一区域港口码头重复建设严重,竞争无序。个人认为,我市在去产能,促进水运转型升级工作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:一是优化船舶运力结构,按照交通运输部统一部署,继续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,要顺应市场法则,坚决剔除低质供给结构,调整淘汰落伍于市场需求的老旧船队运力以及缺乏市场竞争力的“粗、乱、差”航运企业。二是加强港口建设的统一规划布局,避免过度投资与港口资源浪费,继续深入开展“小、散、乱”码头的清理取缔,坚持“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”,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整合港口资源,加快淘汰落后产能,推动港口向现代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,全面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。三是以港航污染防治为抓手,加强环保执法力度,打好船舶、港口、航道污染治理组合拳,重点做好港口水污染防治和船舶污染防治工作,以强力的环保监管措施倒逼落后的港口、船舶产能退出市场。
三、补短板方面。在前段时间傅市长视察港航时,局领导全面总结了当前限制我市水运业发展的六大短板,即:在航道、船闸、港口、信息化、产业、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。下步工作中我们应围绕六大短板开展工作,找差距、补不足,要加快推进高等级航道的扩能改造,积极对上争取,多方筹措项目建设资金,为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。要健全应急救援体系,合理布置搜救站点,对原有的搜救站点进行重新布置,完善搜救基地的搜救功能,建立专兼职搜救队伍,全面提升搜救人员的业务水平。
四、调结构方面。一是推动航运企业规模化、现代化发展。我市的水运企业已达到150多家,绝大部分都是挂靠经营,普遍规模较小,运力分散,特种运输船舶占比例太小,企业的管理水平粗放,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。改善水上运输市场发展环境,推动水运企业向规模化、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,应积极培育龙头企业,鼓励兼并重组,引导水运企业联合做强,增强市场竞争力。针对目前水运企业公司化松散经营的形式,提高水运企业准入门槛,加强行业监管力度,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,提高管理水平,增加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。二是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。集装箱运输是水运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,新生事物的产生、发展都有待政府政策的引导。建议组织开展集装箱运输市场的专题调研,采取相关行政手段鼓励发展集装箱运输,一方面,积极支持京杭运河济宁段集装箱运输试点工作,鼓励先期发展,扶持1至2家集装箱运输重点企业,为船东提供必要的市场、技术支持;另一方面,给予从事京杭运河济宁段集装箱运输的港口、船东相关政策扶持,开通集装箱运输“绿色通道”,集装箱船舶过闸费用减半或者全免;再一方面,积极拓展货源种类。货物种类单一制约港航业的可持续发展。我市港口主要货物为煤炭、黄沙等大宗散货,集装箱货物缺乏,与我市区域经济发展不符,制约了临港物流园区的发展,应引导港口、水运企业积极与工业园区、工矿企业对接,拓宽货源种类。
五、强服务方面。按照上级要求,深化水运放管服改革,研究市、县财权事权划分,海事执法权下放,支流航道管理权下放等事宜,逐步理顺港航管理体制。推进审批制度改革,所有审批事项进大厅,杜绝体外循环,规范审批流程,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、一次性告知制,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