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地方海事局 王发扬
市局召开工作会议,“供给侧”这一热词能出现在会标上,不仅体现了市局领导与时俱进的工作视角,也从一个侧面较好展示了全局良好的精神风貌。根据通知要求,结合自己分管及熟悉的工作,我只对“放、管、服”三个字谈点粗浅认识。
先说放。放就是做好权力的减法。就我们海事局而言,做好这篇文章,必须围绕“能不能放下去、需不需放下去、想不想放下去、怎么能放下去”作深入思考。目前而言,因为海事局和海事办事处就是一个执法主体,不存在放的问题,需要的就是内部理清职责、划清事权。但是,这种体制在运行中已矛盾凸显。主要是县一级没有海事机构,而我们的海事处又不能完全代替,必将导致一些职能缺失和弱化。特别是属地政府履责这一块,由于他们没有设置海事机构这个前置条件,有些规定和要求难以理清,以至一些工作出现被动。对县市一级设立海事机构,应该说大多数同志是比较期盼的。之所以期盼,并不是无责一身轻,或是工作量的减少,而是想通过理顺体制,让工作推进顺畅起来,以确保属地政府职能更好落地。让人高兴的是,近一年来,在新任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和有效运作下,这一问题不仅摆上日程并开始破题。当然,一项工作从开花到结果有个过程,从中或许有想不到的困难,但是若要把好事办实、实事办好,必需要借势跟进、注重细节。
再说管。作为执法部门,管得住、管得好是一篇大文章。从客观上说,在我们港航系统,任务不清、工作丢项,边界混淆、推诿扯皮的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的,有的可能还比较严重,已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工作落实。这些问题的存在,充分说明市局开展“两规范、两提升”工作的必要性,同时又启示我们,“两规范、两提升”工作在推进过程中,必须持续发力,不可浅尝辄止。一个单位、一个科室,如果不能明晰自己的职责,不管什么原因,确实不大应该。为解决这些问题,我们海事局先后召开两次副科长以上人员会议,要求大家严格对照职责,从职责是否清楚、履职是否到位等多个方面,全面进行梳理,切实杜绝职责不明、事权不清、职能缺位等问题发生。从体制上说,我们港航局是一个大家庭,各单位、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很难完全分割。就我们海事局而言,纵向地说,我们既离不开局机关领导的强力领导,更离不了各海事办事处的全力支持;横向地说,我们同样需要航道、稽查、运管、处闸站等单位的协同配合。具体工作中,真的是你中有我 、我中有你。所有说,在我们港航系统,不能绝对地分你的我的,心要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各尽其职、各展其能,各项工作才能管的住、管的好。从能动性上说,在工作落实中,是积极主动还是被动应付,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态度。态度决定一切,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,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结果。小到一次会议的组织,大到一项重点工作的推进,同样的单位、同样的条件,不同的态度、不同的付出,工作成效也会高低立现。联系我们港航局当前实际,总体工作蒸蒸日上,上下叫好声一片。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监控平台建设,不仅成为全市工作亮点,在省里部里也出了名挂了号。目前的这种大好局面,是我们一年前怎么也想不到的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肯定不是随手拈来,更不是被动等来,光环的背后,凝聚的是智慧、是付出、是汗水,说到底还是实干加巧干干出来的。相反,有些工作之所以不能很好落实,我们不排除这样那样的原因,但更多的还应是主观努力不够。
再说服。坚持以人为本,搞好便民服务,是我们工作的永恒主题。当前,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尽力克服和解决:一是解决好认识不高的问题。一说到提高认识,有些同志可能会认为这些都是穿衣戴帽的套话。理论指导实践是不变的真理,有什么样的认识,就有什么样的行为。只有你真的认同了管理就是服务这一理念,才会自觉地把工作的过程当作服务的过程。二是解决思维不宽的问题。思维的宽度,决定了标准的高度。现在我们许多同志把为民服务简单地定义为笑脸相迎、没有争执、不出差错,或是服务大厅里放了桶纯净水、摆上把雨伞、提供个信息服务等等,就自认为做的足够好了。这种自我满足,只能说明我们的标准不够、见识不广。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,他们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,早已将办理业务最多跑一趟、实现网上审批一趟不用跑、证照文书快递送上门等特色服务做的风声水起。三是解决支撑不力的问题。做好为民服务,真的离不了组织、人员、经费等方面的相关保障,否则有些工作很难落实到位。就拿水上搜寻救助工作来说,虽说水上搜寻救助工作是关系民生的大事,但从我们目前整体建设状况来看,现实与要求的差距还很大。从组织建设上说,应努力将济宁市水上搜救中心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市级水上搜救中心,争取搜救中心的主任像其他省市一样由市里分管市长兼任,并能从市级层面起草印发水上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;在监控平台建设上,应结合智能港航建设早规划、早启动;在搜救基地建设上,应会同三改二航道升级一起考虑;在搜救经费保障上,应多算社会帐,舍得大投入,真正建立科学可行的供给机制。只有这样,水上搜救工作才可能拿得起、放得下、干得实。
|